无障碍

双周会议

区政协召开海淀区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及创新环境配套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

来源:发布日期:2018-07-04

  621,区政协召开“海淀区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及创新环境配套建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区政协副主席丁志明,区政协秘书长杨剑飞,有关部门领导以及部分委员和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丁志明主持。 

  这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对“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及创新环境配套建设研究”政协常委会课题的进一步探索,通过前一段课题调研情况,听取大家意见。 

  会议首先听取了规土委海淀分局、北部办(大街办)、海淀园等部门关于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与中关村大街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配置、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以及高精尖产业在南部的空间配置情况的通报。 

  会上,文宗瑜、白云飞、王璞、刘永泉、毕淑琴、孙星华、于景珑、齐莉娜等委员和专家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委员和专家发言摘要如下: 

文宗瑜:今年我们承担这个课题,5月份调研了北部的四个镇和几个街道,希望对海淀区区情有清晰的了解。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比较分析,通过调研和比较对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布局结构优化思考有两条基本线:第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提升。第二,以科技附加值支撑产业发展。与此同时要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国家的要求,海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必须要体现几方面:1.引领,对中国未来10年科技创新企业起引领作用;2.突破,有原创性的突破;3.重大,提升产业竞争力,有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4.实体,实体经济的发展。二是落实海淀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是财政收入,能够支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要从三个方面谈起:一是横向国内国际比较。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已经落在了广东、上海之后,广东强调科技创新应用,是围绕现代制造业,围绕中高端制造业。上海主要围绕国家重大制造科技研发。从国际上比较,美国三大科技创新区:西部硅谷,硅谷基本上是原创产品的科技创新;波士顿是基础性的,着眼于未来的,超前的;纽约创新定位于金融科技。通过横向的国际国内比较,找出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发力点。二是要解决的问题。海淀产业突出问题:1.劳动力密集型,劳动成本高。2.大企业依赖政策优惠和政府支持生存。3.以商业模式创新替代科技创新。4.产业经济基本上没实体。三是科技创新两个依赖:第一依赖小企业,第二依赖制造业。如果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我们再看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一产、二产是创造价值形成利润的实体经济,三产是为一产、二产提供服务的虚拟经济,三产的利润来自于对实体经济利润的分割。海淀区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一二三产都要关注。第一,农业在产业布局里必须有,而且要依托整个海淀的农业科技院所,大院、大校,依托国内国际农业人才,把农业做“精”。第二,工业。考虑几方面:一是基础研究的应用,二是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实验室。第三,服务业。我认为要改变服务业发展的两个问题:一是劳动密集型;二是商业模式创新。解决这两个问题主要有两个定位:一是现代服务业,而且这个现代服务业必须要和第二产业能够对接,和第二产业的科技创新融合,现在融合最多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里面两者最大的依赖是第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装备支持。这就意味着未来海淀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对第二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够形成引领,引领第二产业科技创新的新成果、新方向。二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依托金融科技实验室和新的技术应用,来支持金融业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专业化细分的金融服务。因此,我认为海淀第二个要发展的就是金融科技,第三产业里金融科技可能是我们很大的一部分。 

白云飞:希望政府关注海淀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防止区内企业流出上多想想办法。 

 

 

 

 

 

王璞:中关村大街要建成具有国际范,可以从“形神兼备、内外兼修、“人文和经济并重,”方向来提升改造,“形”是让工作生活和浏览参观的人能够感觉到这条街真正具有国际范,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到这条街。“神”是中关村大街保留哪些企业,引进什么企业,从产业布局结构优化上系统考虑产业配置。中关村大街的发展可采取“严控强吸,按照“内外兼修、形神兼备”标准,严格控制进入大街的企业,可在全球范围定向招商,把符合标准的企业吸引进来。政府在其中起到撮合作用。

 

 

 

刘永泉:马连洼街道管辖区域跨南区和北区,下一步怎么发展需要区里面给明确的定位,这样我们工作的时候好往前发力。马连洼更多围绕上地的产业发展来做,围绕产学研一期、二期和西北望形成的三期组团来做,还有以药植所为代表的,还有农大产业园、农科院,这都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为基础的,我们能不能把它归到上地产业园统筹考虑。马连洼地区的高中教育用地没有满足,能不能把原来是高教用地,改成高中教育用地。医疗方面缺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个大上地地区和沿着西北旺往东清晰一些这样我们更好干,到底街道能做什么,更好的为地区提供配套服务,实现产城融合。另外借着西北旺几个村的拆迁腾退能不能把其他的配套加进来,一起实施。 

 

毕淑琴:上地街道9.52平方公里,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潮汐式的交通,后厂村多年的堵点一直没有解决。上地街道要建设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地区,现在最缺的就是配套设施。我想能不能做一个片区规划。我建议:第一,从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角度,能不能突出、聚焦海淀的作为。建议大上地地区在区级层面给予重点的规划,形成大上地地区的总体规划。第二,在区级层面加大统筹,街道成为组织协调机构,协调推进,抓好落实。 

 

 

 

孙星华:我一直是在做产业园区,为科技企业提供产业空间,我谈两点:第一,从园区来说有好多新型科技企业入驻园区以后,出现职住不平衡、产城融合不够等问题。虽然我们也在海淀园申请了公租房,但是量远远不够,而且从前年开始,园区给企业来申请,逐年递减的程度,今年没有指标的配比。刚才听到对于集体产业空间的利用,有15%的配套,这使我们看到了希望。第二,提高园区企业入驻的审批效率,有利于园区存量楼宇招商,盘活产业空间。 

 

 

 

于景珑:发展中国式的生态文明城市,农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不可或缺。创新发展一定要扶持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发展高科技需要人才,这就需要在产业空间优化布局中做好衣食住行、医疗、教育等配套环境建设,同时提高公司注册审批效率,提升政府服务能力,避免人才流失。 

 

 

 

 

齐莉娜:建议海淀科技引导下的产业布局应该从局部走向全部、从企业走向社会,科技融合是跟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随处都科技、满眼都示范”的海淀科技模式。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讲话说,中关村科学城的课题是十届政协确定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区委区政府对政协牵头的课题高度重视,这一课题事关海淀未来“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的定位、思路以及具体的措施安排。听了各位委员发表的意见,深受启发。 

  他指出,从产业定位来讲,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优化首先得从定位上来说。中关村科学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建设的实施方案》,“三城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所以中关村科学城未来发展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要体现创新、引领、示范作用;从产业结构来讲,一产融合、二产做强、三产做优;从产业空间来讲,要形成“一轴一廊一带、两极多点多组团”的空间布局;从产业组织来讲,是区政府相关部门推进产业培育,促进产业发展。要抓两头:一头要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头抓重点企业,为他们提供资源对接和所需服务;从产业环境来讲,一是抓营商环境。二是从政府服务工作的体系来讲,要求各个街镇都设立服务主体办公室,下一步要建立服务经济的工作平台和工作网络,使各个街镇对辖区内的企业发展、经济情况要有所了解。三是政府要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在政府政务工程以及实验发展中的应用。 

  他强调,课题调研工作一定要加强和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衔接,要与已有规划和已经形成的结论相衔接,结合分区规划做好调研,提升调研效果。 

(城环委办公室)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