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双周会议

为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言献策——区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

来源:发布日期:2019-05-30

  523上午,区政协召开“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双周协商座谈会。区委常委、副区长李俊杰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出席。部分区政协委员,侨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区侨联、海淀园管委会、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主持。 

  会上,区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区侨联主席石岳介绍了侨联开展“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调研情况。海淀园管委会产业规划发展处处长舒毕磊通报了海淀区以产学研协同创新为路径,推动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情况。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马学印通报了海淀区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营商环境高地的情况。王祥、胡东宁、王钧、汤鹏翔、李家州、蔡一茂、顾传强、陈、赵苗虹、程燕林、闫磊11位政协委员侨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围绕“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优势、不足等问题,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畅所欲言,就产学研协同创新理念、内涵以及如何从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优化服务等方面入手,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交流。 

  协商会委员和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如下: 

祥(区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海淀创新有很多工作做的非常超前,这是我这几年的体会。海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有它优势的一面,面临的形势也非常的严峻。产学研这三个字现在解释更多的是产业、公司、大学、研究机构紧密互动。海淀在这几个方面做了非常有前瞻性的工作。产学研的目的是为了高质量的发展,形成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培育世界顶级的企业。它的抓手是什么?我们创新应该从哪些地方抓起?不是为了成果而成果。我们要回到当前科技创新的形势来看。我总结为四个特点:科学技术一体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发展集群、发展的速度是指数化的。现在的创新不再是一个学科一个产业,几个人才的竞争,而是一个体系的竞争。我们应该站在体系的角度来思考海淀中关村的创新问题。这个体系就是人和资金的相互作用,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有没有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中来?有没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创新中来?人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是不是最高?第一,对人才工作的建议:一是要站在体系角度看人才,要围绕主要的行业系统构建从基础到应用整个人才链。二是要跳出海淀建人才,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技术大变革时代,要求我们协同,广泛联系合作。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跳出海淀到世界各地建立人才队伍。三是优势互补留人才。在基础研究方面跟中科院、北大、清华等单位合作,配合他们引进人才。在应用方面搭建平台,建立海淀自己的主力军。四是面向未来育人才。第二,从资金角度上,要引导下游资金往上走。第三,配置资源要重规律、用人才。基础研究是问题导向的。在应用阶段,解决的是需求。用基金的形式做科研就是为了解决商业模式面向市场的问题,让专家之眼,市场之手在创新中起一定的作用。建议海淀针对北京市有条件的单位更多地开放,让市场、专家为中关村创新提供更多的服务。 

胡东宁(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北京作为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研发基地,两者之间有切入点,有对接的可能性。全国有一个高校智库联盟,是国家级的研究智库,主要做的是把一些高校的技术,包括人才培养和实际的企业技术需求、人才需求进行对接。建议充分发挥高校智库联盟的作用,推进产业区域间的融合,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王钧(北京3R集团总经理):建议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叫产学官,产是产业,学是学校,官是政府。首先,企业跟学校合作的时候,利用纯粹的商务运作形式。明确双方利益,让项目很顺利地推进,产品出来后,企业负责市场营销,学校负责所有技术上的支持,有一整套的协议。第二,有很好的监管制度。无论是政府投入资金还是基金,均由第三方对资金进行监管,保障资金的透明运作,投资方也放心,项目能很好的推动。第三,做好成本控制、交货期控制和品质控制。 

 

 

 

 

 

汤鹏翔(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知识产权转移中心主任):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从最开始的产学研结合,产学研合作,产学研联合发展起来的协同创新。之前更多是高校之间的协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主体对于高校来讲我们认为是学校和企业,比如说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中如何实现协和同的问题,这就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做到校企统一决策、两边人员的融合,对人才、项目的联合考评,双方互补地进行投入等。其实就是校和企是否为同而协,而不是联合、合作。这是一种新的研发组织形式,下一步我们希望和海淀区有进一步的探讨合作。 

 

 

 

 

李家州(海淀区委党校教授):我们在做产学研协同创新,目的是要带来效益、带来产值,带来核心竞争力。要对海淀园区的产业进行梳理和统筹,我们应学习华为管理模式,既做基础研究又做应用研究。中关村的企业如何把科学跟技术做到同步,要加强与高校协同的力度,把高校高精尖的技术成果很好利用起来,要借鉴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中关村科学城的优势,研究探索推进中关村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蔡一茂(北京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微纳电子学系主任):产教协同创新,现在提出叫产教融合。建议:一是海淀区的策划统筹要和国家级、市级的大战略、大部署结合起来,在这些大部署上面做增量,增加对区级有贡献的东西。海淀区有自己的优势,设计企业特别是初创的企业海淀区最多。高校密集,产业链生态环境软硬件都强。将来海淀区可以有更多的企业进入产教融合平台,这是一个很清楚的对接交流平台,可以对接国家战略,也就是国家、市和区三位一体一起做事情。二是大平台和小团队互补。从硅谷经验看,包括惠普、苹果、谷歌都是从小到大成长起来的,在好的引导和政策环境形势下小团队也有可能成长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要帮助小团队寻找商机,如组织召开对接研讨会、建立交流的平台等。三是促进成果转化,不是技术找市场,而是市场和技术紧密相结合。 

 

 

 

顾传强(区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海淀区委常务副主委):产学研提法已经说了近十年,现在提到的协同创新概念是更新的,实际上叫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首先,应该形成共识,在共识中让利,让大家有这样的平台,能够在平台上融合。第二,在操作层面,如何能够更加有效,有的地方出台的优惠政策基本都有排他性。要转换工作思路,制定出台政策应是普惠性的。  

 

 

 

 

 

(北工大留创园主任、中关村海淀园侨联副主席):我是代表海淀的留创园,我们这个留创园全部是接纳海外留学归国高端创业项目。今天我们谈的是统筹推进中关村科学城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在我们平台就是非常好的协同创新平台。怎么能够更好、更多的利用这个平台,我建议通过这次协同创新提案,认真梳理一下海淀留创园内目前在创业的高新技术、前沿技术企业,成立一个联盟,根据海淀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扶持方向,给它有的放矢进行匹配,有效的避免前沿企业和技术的流失。 

 

 

 

 

赵苗虹(中科院留创园总经理、中关村海淀园侨联副主席):513日中科院白院长跟海淀区于军书记专门为协同创新的事情召开了座谈会,白院长指出几个关键词:统筹谋划战略合作,提出各自的需求,促进产出。中科院在京的40多个研究所有80%都在海淀区,是重大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作为双创载体,中科院于2004年与中关村科技园管委会共建创业园,希望今后加强与海淀区的统筹合作。 

 

 

 

 

 

程燕林(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建议一是发挥学会、协会交流沟通平台的作用。学会和协会的工作人员往往是有社会地位和资源的,要把这些资源发挥好。二是从科学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讲,现在都在推产学研合作,产在前面,但真正到项目往往是高校、科研院所在前面。海淀的特点是鼓励原始创新,我们要分一下类,鼓励一部分做原始创新,还要鼓励一部分做科技成果转化。我觉得要改革当下的科技评价体系,比如说设立关于成果转化的奖项,可以引导科研人员做成果转化方面的工作。三是协同创新怎么样协同的问题?产学研合作,不是买卖,而是合作。科学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我们要从源头改变思维模式。 

 

 

 

闫磊(金宝悦汽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作为企业想说几个问题,所有专家都说到了海淀区产学研最后都落到人才上面,现在很多省和市都在抢夺人才。我们都是海归,我想谈谈从海外回来的这些人对海淀区的感受。对我们来说无非就是工作和生活,工作方面,海淀区相关的营商环境、政策引导、基金都做的很好。建议在生活、消费需求、商业配套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区委常委、副区长李俊杰在讲话中指出,感谢委员,侨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的积极建言献策,区委区政府会把大家的意见带回去做深入的研究。很多建议也是我们当前认识到的问题,也都在做,可能在做的过程中大家体会不深,或者知晓度不够。我们虽然推出了协同创新,但是做的还不够,还得继续深入和探索。今天这个座谈会开的非常成功,我们共同来探讨更好地把协同创新做出实效。希望大家一起多交流、多碰撞。通过搭建体系和平台,一起推动协同创新,共同为中关村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做贡献。 

  区政协副主席刘恪对大家就统筹中关村科学城协同创新发表建议、分享体会表示感谢。她说,今天的协同创新座谈会质量很高。各位老师围绕协同创新下一步在主体机制和操作层面上的探索,贡献了各个方面的智慧。让我们继续关注这个话题,为海淀、为中关村、为国家新一轮科技创新提供意见和建议,并做更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