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午,区政协召开“推动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双周协商座谈会,区政协主席刘勇,副区长陈双出席会议,会议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主持。部分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代表人士,区委宣传部、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会上,区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主任田桂茹通报了我区推动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工作情况。吴伟庆、张国庆、郭俊廷、贤清、王崇漳、蔡群、杨筑慧、张风雷、吴安春等9位委员、专家学者和代表人士围绕我区推动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工作现状、不足畅所欲言,就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就一些具体问题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交流。
协商会委员、专家学者、代表人士发言摘要如下:
吴伟庆(区政协常委、北京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总干事、区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基督教海淀堂主任牧师)推动宗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国和北京基督教两会都非常重视,海淀区基督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工作我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我们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积极诠释日常工作在信仰中的实践;第二,用“四进”核心价值观开展这项工作;第三,积极探索宗教中国化的途径,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引导信徒走爱国主义的道路。为了让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进入到宗教场所、进入到教会里来,我们探索了多种多样的形式,比如用民乐的形式演绎基督教的圣诗,以民族舞蹈的形式来演绎《圣经》中的故事、用中国传统文化讲解圣经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化进入到宗教场所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引领,用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当中,引导信徒走爱国、爱教的道路。
张国庆(区政协常委、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海淀清真寺阿訇)区伊协一直秉承爱国的传统,回顾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程。首先从我们的建筑上看,特别是北京的清真寺包括海淀区各清真寺,内饰及雕饰、图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这是形成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建筑模式,显示出伊斯兰教积极主动融入中华民族当中,融入社会当中。还有从餐饮上看,中国的清真食品具有鲜明的中国饮食文化特色,它没有照搬阿拉伯、波斯等食品,它在保持清真饮食要求的同时,在加工、食材等方面凸显中国饮食本土特色。
中国的伊斯兰教文化在明清时期已经走出了一条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本土化的一条道路。我们现实当中应该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继续挖掘经典精髓,当前,我们还要积极做好“四进”活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时警惕去中国化,逆中国化的现象。
郭俊廷(区天主教爱国会秘书长、北京天主教神哲学院教师、区天主教白家疃弥撒点主任司铎)中国化也是天主教的本地化或本土化。天主教这块包括几方面:文化、建筑、艺术、音乐,还有政治。文化这方面,天主教来到中国都是在走中国化的过程。今天重点讲文化方面,在文化这方面,我感觉最主要的事应该是人才的培训,像此前天主教提出“五教同光,共建和谐”,这个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这需要文化底蕴。我们作为中国人,肯定愿意走中国化这条路,但是必须要培养人才,有很高修养的人,他提出来的东西大家自然而然就能接受,要不然进不到人的心里面。我认为人才培训这方面很关键,中国化没有一个时间点,不是我们做到什么样就是中国化了,它是一个过程。
贤清:(北京龙泉寺法师)关于佛教中国化,我认为在新的时期、新的时代有很多工作要做。第一,是接触佛教以后,如何处理好与家庭和工作的关系。第二,学习佛教回到生活以后,如何处理好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如何更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我们要重新思考佛教现代化价值、社会化价值,怎么从内到外重新梳理,为社会和谐,为中国文化现代化贡献力量。
王崇漳:(海淀区桃源观道长)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道的文化已经融入到人们心里。其实道就是一种生活,教导人们怎么处理好各种关系,如家人关系、亲情关系、工作关系。道教要与时俱进,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更好地发挥本土宗教的作用。简单地说,道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爱国、爱教、爱家人,这就是道。
蔡群(北京大圆圣慧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原海淀区政协委员)关于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问题,在这个时代特别重要。虽然五大宗教都说到,历史上都经历过本土化,但是我们这个时代是很特殊的,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科技为主导的时代,我们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是很短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要爱国,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但作为宗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各个教派都有自己面临的艰巨任务,真正的融合是每一个时代都面临的问题,因为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每一个时代,宗教展现出来某一方面的特色,一定跟时代的土壤有关系。
杨筑慧(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今天讲推动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这个问题,主要着力于新时期、新时代,我们强调新时代该怎么看待中国化的过程,主要有三个比较大的方面:第一,政治上一定要自觉地认同和拥护。首先,要爱国,作为公民首先有公民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一个宗教来说首先要爱国,要拥护党和人民,要拥护我们这样的制度,这是融合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既要爱国也要爱教。第二,在文化上的自觉吸纳与融合。这种自觉的吸纳与融合,应该是相互的。作为宗教,应该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因子,要自觉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也非常重要,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重要的源泉是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三,作为宗教也要自觉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服务社会,履行社会的责任。这是我谈到中国化三个大的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做这方面工作时,也有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它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潜移默化的过程,吸纳的过程。
张风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教授、原海淀区政协委员)宗教中国化的问题主要是现代化的问题,政治认同主要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要积极主动认同。文化里面当然有文化融合问题,但更多可能是对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问题。宗教现代化对五大教派全适用,如基督教主要任务是本土化的问题,相对来讲,佛、道教是现代化问题,伊斯兰教既有本土化问题又有现代化问题。
另外,对传统文化也还是要辩证分析,我们要吸纳优秀的传统文化。 对我们宗教事务的管理,特别是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社会化的管理,要纳入到我们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宗教中国化是艰难的、复杂的、漫长的历史进程,没有终结,社会怎么发展,慢慢要适应,中国化方向一定要坚持,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吴安春(民进海淀区委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教授指出的中国化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化的历史性跟现代性,从我个人理解,宗教中国化的一个方向是宗教如何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丰富发展宗教自己的学术体系、思想体系、机制体系、制度体系,以及实践操作方面的措施等等。这几天一直在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怎么聚焦到新时代,宗教也碰到这个问题。宗教智慧是人类几千年普世的价值,解决重大问题的时候,是有前瞻性、穿透力的,它应该有特殊的、独到的贡献。宗教怎么发挥智慧现代化,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大家都要思考。
陈双副区长:宗教的中国化其实一直在开展,集大家的智慧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做,各宗教怎么走中国化的道路,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中国化,我们应该有更高的政治站位去理解和推动。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前行。海淀是一个教育大区、科技大区,专家学者、各行各业的人才集聚在这里,各个群体非常优秀,我们要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宗教中国化的道路上做出全国的典范,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宗教界人士要严于自律,宗教界要遵纪守法、严于守法,要自己带头,这样才能把信众引导好。
刘恪副主席:宗教中国化是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破解难题、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要做的事情很多。宗教界和社会各界都要共同努力,政协也应该在促进宗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区政协民族宗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