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参加区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区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就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美丽海淀建设、交通综合治理、文化强区建设等事关海淀发展的方方面面,话感受、谈体会,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献计出力,凝聚共识与力量。
分组讨论中,委员们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展开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实在、分析形势深刻透彻、制定目标科学务实、提出措施精准有力,是一份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海淀区航天领域创新资源密集,空天信息产业基础优势突出。孙菽艺委员说:“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工智能赋能,航天领域也不例外,我提出的提案是《建设“人工智能+航天”双向赋能平台构建全球领先的空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的高地》,建议搭建一个政府与航天领域优势企业交流合作的桥梁,加强在科技创新、重大应用场景、重大项目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着力解决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这既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是委员们建言资政的关键词。赵国春委员提出了《关于科学推进海淀区‘全龄友好型公园’建设》的提案。“建议海淀区组织编写《海淀区全龄友好型绿地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全龄友好型公园’概念和内涵,统筹绿色空间资源、挖掘绿色空间潜力,将全龄友好理念纳入‘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建设中,聚焦区内重点全龄友好项目,通过制度创新保障‘全龄友好型公园’全面落实、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赵国春委员说道。鞠杨委员一直关注如何缓解老旧小区和人口密集区域停车难问题。“这次带来的是《进一步加大推广地下智能立体停车场建设》的提案,希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包括引导、停车、派位、取车等在内的多项自动功能,将地面车辆‘隐藏’起来,缓解停车难问题。”鞠杨委员介绍道。
海淀区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何银萍委员关注如何深度挖掘海淀文化资源,助力文化强区建设。何银萍委员建议:“海淀区要构建多元文化资源融合体系,由政府主导搭建文化资源整合平台,促进高校、科技企业、文化机构等深度合作,设立‘海淀文化融合发展基金’,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发特色文化科技产品。同时,要激发文化传承创新内生动力,设立非遗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此外,还要强化文化建设主体协同合作机制,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刘莹委员表示:“希望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在患者的诊后管理服务和基层的慢病管理服务中,辅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诊疗。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医院以及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制定并出台人工智能诊后管理的服务建设标准、明确评价指标,鼓励医院和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参与,加快AI在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吴琳委员说:“建议政府多关注文化产业方面的内容,研究文化产业的扶持规划,推动商文旅体等多种服务业态创新融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委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持续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以协商有方、监督有力、参政有为的实际行动助力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李洪亚 肖威 刘畅 曲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