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征: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秦雪征老师从孩子到家长
“不知不觉,经济学院已经走过110年,我的整个人生轨迹和北大经院是绑在一起的,见证了经院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对经院的感情非常深厚,并且这种感情一直在延续。”几十年的相伴,共度朝阳晚霞,从求学者到授业者的身份转变,让秦老师一提起经院便饱含深情。
1998年,秦老师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在燕园度过了4年本科生涯。本科毕业后他拿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博士项目录取通知,留学结束后直接回到经院做老师。从1998年到2022年,25个年头,秦老师与经院的联系随着时光的流淌愈发紧密。
“我感觉经院特别像一个家庭,于我而言,它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求学或工作单位的概念。我像在一个大家庭里,一开始是个孩子,在经院接受教育,经院培养和塑造了我,后来慢慢变成老师,逐渐开始充当家长的角色,一心想要把家庭的家风延续下去。”
如今在经院的大家庭里,秦老师尽力将经济学院的传统继续传承下去。他培养了众多优秀的学生,其中许多都进入大学成为优秀的青年教师。薪火相传,诲人不倦,这是最令秦老师欣慰的事。同时,作为经济学院主管海外招聘的副院长,秦老师协助学院招聘世界顶尖高校毕业的优秀博士,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学院储备优秀人才。
除此之外,秦老师还承担着主管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每年都会邀请诸多外籍知名学者来院访问并开设学分课程或举办学术讲座。包括“诺奖得主面对面”、“外国驻华大使眼中的中国经济”、“国际顶刊主编论坛”、“名师论道”、“国际组织与全球经济治理系列讲坛”等在内的系列高端讲座已成为北大经济学院的特色与优势项目。秦老师力求将国际学界的前沿理论带回经济学院,为广大师生从事学术科研提供国际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同学们在国际讲坛系列活动中与经济学顶尖学者积极交流讨论,受益匪浅。
纵然距离当初在北大求学已过去二十载光阴,但那段青春激扬的日子、热情温暖的相伴是秦老师这么多年来不曾褪色的回忆:“本科是一个人求学阶段最重要的时期,我们那时候一个班30多个同学,6个人一个宿舍。经院男生住28号楼,女生住在31号楼。宿舍没有空调,晚上10点左右熄灯后,又黑又热,大家睡不着就聊天,感觉非常亲近。”
秦老师当年的同学大多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但回忆起当年一同求学的伙伴们,秦老师难掩笑意:“同窗友谊是经院无形中带给大家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他无比珍视当年的同窗友情,曾经的同喜同悲在历经岁月荏苒后依旧熠熠闪光,沉淀成天涯比邻的腹心相照。千金易得,知己难求,长久的保持这种真挚的友谊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给其他机会一些机会
而提到目前学生“内卷”的现状,秦老师也十分感慨。“现在社会压力很大,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是可以理解的。现在信息这么透明、充分,竞争很激烈,确实容易形成压力。但同学们也需要看到,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压力和竞争,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人生的路很长,许多同学刚毕业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起点,感觉和其他同学有差距,可是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大家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五年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工作,秦老师都对我进行了极其细致的指导和极为精准的建议。从博士生课程的学习、助教工作的开展,到理论计量方法的入门、前沿实证研究方法的剖析、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未来发展的职业规划,都是秦老师带着我一步一个脚印学习并摸索出来的。进入工作岗位后,我也时常发现秦老师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处事原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与学生和同事交流时,也会时常想起与秦老师相处的点滴。可以说,秦老师不仅是我学术上的导师,更是我精神上的支持。无论何时,秦老师都是面带微笑地鼓励我多一些细心、多一些尝试、多一些修改。很幸运能成为秦老师的学生,亦师亦友,师恩难忘。
对于学生的培养,秦老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和逻辑。在指导学生过程中,他会有意识地让学生锻炼。师门的每位同学都需要承担至少两次助教工作,并且每周需要上课,有计划的去完成每周上课相应的工作,培养同学们的计划性和执行力。同时,助教还能够培养和学生沟通的能力、讲课的能力,教学相长,对学生的学术研究也会有一定帮助。
计划性是属于秦老师的标签。“我把手机上的日程功能用的很充分,每天的时间安排卡的比较详细,具体到几点到几点做什么,和别人约时间至少会提前3-5天。时间安排上,我会把大块的时间用来做学术,一般早上7点我已经在办公室了,7点到9点是黄金时间,适合做思考性的工作,例如回复长邮件、看文献、写论文和备课。零碎的时间就安排一些meeting或者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中午我保持着午休的习惯,在办公室打个盹,给自己充一下电,下午的工作效率会显著提高。”
“北大一向是兼容并包的,希望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从老师个人来讲,会逐渐在培养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事风格教给学生。我在培养中,一般会着重这几点:一是Passion或者Self-Motivation,对学术的热情,对于博士生而言,做研究更多的是需要自力更生的,导师更多充当园丁的角色,给出一个方向,然后修剪一些枝枝杈杈,但整个研究的进展需要学生自己大量的投入,如果没有自发的对学术的热情,很难坚持下去。二是Execution,每个学期初我都会与每个学生交谈,拟定这一学期的计划,同学们需要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执行,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并且定期和老师讨论和反馈,形成良性互动。三是Responsibility,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在与老师或其他同学约定好一件事时,需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按部就班的把计划执行,不能养成拖延的习惯,这对于整个团队来说是不负责任的。四是Communication,沟通也非常重要,作为学者需要和自己的合作者保持沟通,无论目前进展是否顺利,都需要及时告诉对方现在做到哪里,遇到什么困难,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正是在这样的培养体系下,秦老师的学生大都成长为优秀的青年教师,并且逐渐传承了秦老师的习惯,Passion,Execution,Responsibility,Communication成为师门的独特标签。
有爱有理想,有梦有回忆。
秦雪征老师的专业、喜好、态度、情怀,在北大经济学院这一方天地里淋漓尽致地挥洒,描摹成人间理想的模样。论学术,秦老师博学高才,成果累累;论育人,他的门下英才卓荦;论生活,他始终保持自己的节奏,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温良谦和,严谨自律,秦雪征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学者、师者身上独特的绅士风度。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