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委员故事

何银萍:科技赋能传统中医 “非遗”造福群众健康

来源:劳动午报发布日期:2023-11-24
      
     巧妙运用拍、拨、点、刮、推、揉等正肌疗法打开导致患者疼痛的筋结;用人工智能加持中医拔罐从而实现穴位配伍,提升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心怀赤子心,满腔家国情,助力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非遗“何氏通络开结术”代表性传承人何银萍矢志传承弘扬传统中医康复理疗技艺,从医30多年来,帮助广大患者实现康复,也让古老的通络开结焕发了新意。

  守正创新

  为传统中医插上“科技双翼”

  在何银萍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内,一位女患者将手心的劳宫穴对准检测仪的磁波感应区,系统迅速读取其全身经络信息并传输到电脑中。何银萍通过和患者交流并分析病情后,开始动手在患者肩颈部寻找筋结。“这是中医康复理疗中的‘问诊’和‘触诊’。人体是一个‘小宇宙’,气血运行系统遍布全身。正如城市中路网密布、四通八达,我们把人体内这些像马路的结构称为经络。一旦经络淤堵,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形成类似疙瘩的瘀结导致各种疼痛,与该经络相关联的脏腑也容易出现问题。”何银萍说,结节就像马路上的石头,通络开结即运用手法技术疏通身体经络的瘀结,把“石头”搬走,从而使气血运行畅通;加之人体拥有自愈能力,疼痛自然就解除了。“何氏通络开结术”具有明显的适应症,不少为颈椎病、肩周炎、腰疼、腿疼等关节疼痛疾病所困的患者,根因就是经络淤堵;首次体验开结术的患者时常会感叹效果“立竿见影”,其中的奥秘就在于治疗对症。

  


何银萍,区政协委员,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何氏通络开结术”代表性传承人

 

  来到何银萍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二楼的楼梯口,站立的智能针灸小铜人十分亮眼。据了解,智能针灸小铜人全身共有300多个穴位且标注了穴位名称,每个穴位上都有LED显示灯。记者用手点击穴位显示灯时,相应穴位的定位、主治和历史渊源等信息都出现在一旁的电子显示屏上,语音讲解模式可同步开启。走进二楼的诊室内,一名男性患者平趴在床上,何银萍用“何氏易筋通经脉仪”正为他进行治疗。这是一种创新罐疗八爪仪器,工作机理和传统罐疗一样,但可以一次同时定位8个穴位,实现穴位配伍。何银萍介绍,8个穴位包括大椎穴、天宗穴(双穴)、至阳穴等,通过罐疗可提升人体免疫力。使用这套新设备可以在短短10分钟内全部打通后背的5条经络,同时放射到两条胆经,达到“5+2”的效果。“罐疗仪器在操作过程中模拟人工呼吸为肌肉放松,一吸一放循环操作,既不伤身体、不伤气,还能补气。在高科技仪器的辅助下,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还可以显著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何银萍说。

  在工作室二楼,贴在墙面上一棵大约2平方米的“生命之树”,这是整条科技中医文化长廊的视觉中心。人生就像一棵树,何银萍希望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呵护“生命之树”常青。她整理了《黄帝内经》等大量的医学典籍,收录了大约1000个中医名词术语,形成了中医药基础知识库;用树木的生长形式系统梳理中医知识的枝干,包括疾病观、生命观、防治观等板块,为大众科普中医药常识。用手指点击书上的“果子”按键,相应的理论知识即刻在显示屏上出现。漫步在科技中医文化长廊中,两侧的墙壁上展示着何银萍创立的“何氏易筋通6+1系统中医模式”图示。“容易感冒拍肺经,头部患疾找大肠,求生必须通胃经,疲劳透支找脾经,心烦心痛找心经……”这种创新疗法广受患者欢迎,也让古老的通络开结焕发了新意。

  守正创新为传统中医插上“科技双翼”是时代赋予何银萍的课题。未来,她还将加大研发投入,让古老的“何氏通络开结术”与现代医疗科技紧密结合,造福更多百姓!

  传道授业

  将“奇方技艺”发扬光大

  何银萍是“何氏通络开结术”第六代传人,好学的她自幼便开始阅读医书。“在我只有几岁的时候,每逢刮风下雨天,我身有残疾的父亲经常饱受腿关节痛的折磨,他疼到撞墙的景象至今在我心底挥之不去。童年时我用并不成熟的手法为他按捏腿部,经过我的‘治疗’,他总觉得疼痛有所缓解。当时我自认为‘医术’不错,现在想来应该是父女连心,父亲得到更多的是精神慰藉。”何银萍说,家族中的长辈发现她颇有悟性,便开始有意识地一点一滴传授她正确的治疗手法。使命在肩、耳濡目染,何银萍立志要继承家族的“奇方技艺”,为更多像父亲一样的患者解除病痛。16岁那年,她便开始了学医生涯。

  从医30多年来,何银萍帮助国内外患者累计10.5万人次找回了健康。她打破了传统技能所谓的“家传”,把“何氏通络开结术”流程化、标准化,系统化,让它变得易于复制和学习,将这项国宝级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人。1988年,何银萍创建何氏品牌。2000年,她开办了北京何氏职业技能培训学校,2004年创办何氏浩生(北京)国际中医药科学研究院。2017年通过审批成立了北京轩辕国医堂中医门诊部。2021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挂牌授予“何银萍中医药传统技能传承工作室”。

 

  如今,何银萍已亲传培养了1980多名弟子,培训学员5.6万多人,遍布全球。在传授技术时,她常常恨不得能教授学生们110%的能力。其中,100%是她的全部技能,另外10%来自何银萍因材施教过程中的再提高。在治疗室内,何银萍边实操边为弟子们形象地讲解:“开结需要用气和力相调和、转化的巧劲,手法要时常练习,拨、弹的力度要刚刚好。这种巧劲类似于‘砸核桃’,核桃壳瞬间裂开露出果仁。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爆破开结节,减少患者的疼痛感。”何银萍说,医生对待结节要做到心平气和,患者的这个部位受伤了,需要得到关爱和帮助,经络和穴位是能够“感受”到我们与其进行“交流”的。

  脚法通络是非遗“何氏通络开结术”中的一项。何银萍换上砭石磁疗袜,用均匀的脚力在患者背部进行按摩。她告诉记者,比如腋窝部位,如果技师用手去按摩患者会觉得痒,相较而言,脚部的着力面更宽,技师用脚部去按摩腋窝患者会感到舒服。“另外,我们的足底有很多穴位,技师在为患者做保健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保健,一举两得。”

  何银萍始终以“心怀感恩,脚踏实地”的信念言传身教。传承之路是艰辛的,她不光要手把手教学,还必须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学员的力度合不合适?找穴准不准?手劲稳不稳?多年来,她坚持一个习惯:每位技师学成后、入行前必须在她的后背上将全套手法操作一遍。由于学员们的手法和力度不同,有时操作完成后会导致她的后背破皮,她的后背因此经常伤痕累累,曾有两年时间只能趴着睡觉。她说,每一个伤疤都记录着弟子们的成长,这也是患者健康的保证。

  心怀家国

  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从医以来,何银萍一直利用专业特长致力于公益事业,她组建并带领巾帼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公益科普”“科普公益小课堂”“科普公益行”等线上线下活动1500余场;先后组织校园科普教育、宣传和成果展,受众群体达10万人次以上。2019年,她研发了一套“5分钟家庭亲情互健手法”。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她将这套互健操通过微信群传播出去,鼓励大家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增进亲人间的感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让何银萍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她服务群众健康的信心和决心。何银萍说:“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健康工作委员会的特聘专家,我也在时刻努力为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做准备。目前,我考取了国际中医医师证和国际中医针灸师证,希望未来能够推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做一名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者。”

 

 

(责任编辑:李洁)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