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伟超,区政协委员,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等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教育训练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当前,曾经神秘的通用航空产业已经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位于海淀的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源飞机”),就依托北京独有的创新生态发力通用航空产业。
科源飞机成立于1993年,在海淀区政府的支持下,原伟超的父亲开始介入通用航空业,成立了中国第一家民营飞机制造公司。可当时,现实并没有预想的那么乐观,在通航机场少、空域管制、适航证等各种因素制约下,科源飞机的国内订单寥寥,出口业务也无法开展。
“虽然我们有一个年产100架(飞机)的生产线,但是订单寥寥无几,因为造船市场比飞机市场要相对的广阔一点,而且相对的稳定。生产的工艺,包括因为从设计开始的空气动力学与流体力学,飞机和船也有相通的地方,所以我们也利用造船的收入来贴补我们在飞机上的亏空。”北京科源轻型飞机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原伟超说道。
鉴于此前在飞机产业碰壁,改做新能源船舶的经历,原伟超觉得,必须有不断创新的思维和产品才能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而实现这些的前提是及时精准地把握政策导向后的转型升级。随着政策的开放,科源飞机的发展也日趋向好,随着对开放低空空域的呼声越来越高,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也进入加速期。2015年,科源飞机临时起降点获批成为海淀机场,这也是目前为止北京城六区内唯—获批的A1类通航机场。盘点手里资源、研究当下市场,科源飞机也乘着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的大势,寻找通用航空的发展机遇——打造一个公共飞行示范平台。
“中关村科学城低空数字智联管理平台,主要利用5G、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云存储等技术,包括我们在无人机监测、探测、反制这些项目里采用的一个新的手段来管理我们的通用机场。”原伟超介绍道。
据了解,科源飞机总经理想打造低空飞行示范区,就相当于现在的无人驾驶示范区,这个平台主要做安全可控的管理平台。“有了这个平台,我们就可以给这些高校、院所、企业来提供外场的科技场景服务。”原伟超说道。
在海淀机场56平方公里空域范围内,低空数字智联管理平台就像一个“信息罩”,建立了一套具备多种探测反制手段,多种运用场景、高效稳定的立体防控系统,监控飞行器在空中的飞行状态,保证飞行安全。科源飞机主要利用海淀区现有的资源要素,为无人低空科研和产业聚集做支撑,以试飞验证为牵引,聚集北京无人低空产业创新主体,形成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科源飞机是中国第一家取得民航总局颁发生产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其机场有一条长500米、宽30米的水泥跑道及相应的飞机库、停机坪等。海淀企业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看中海淀机场的优势,把7×24小时无人值守、挂载丰富、远程操控、指令飞行的无人机放在海淀机场进行测试。“我们依托海淀机场周围拥有的铁路资源和景区资源做一些相应的测试,将来无人机可以应用到城市的安防、设备的巡检景区人员的搜寻上。”北京东进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研发经理陈双隆介绍道。
原伟超介绍道:“我们有山地、有平原、有楼房、有林地、有公路、铁路、高压线等无人机应用场景。未来,在前沿的科技创新领域内,包括我们所熟知的这种飞行汽车、大疆的智慧机场,我们也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外场的科技应用场景服务。”
坐落于海淀区的北京城区内唯一的民营飞机场,科源飞机也将乘着政策、资源、创新能力、前沿技术成果的东风,打造离百姓更近的通用航空产业链,这也将推动通航产业加速发展,通用航空飞机制造、创新服务和旅游等领域发展。
提起科源自主研制的无人机、无人艇和开发的数智管理系统,原伟超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未来,科源还将继续做技术研发和转型升级,更加兴奋、振奋的时候还没到来,但是我们在努力。”
(责任编辑: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