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委员故事

侯佳儒:在乎山水之间

来源:发布日期:2022-02-17
   
  侯佳儒,海淀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佳士博学多才钟爱山水

       在百度上搜索“侯佳儒”,出现频率最高的便是“环境法”三个字。这个把生命、山水和法治紧紧相连的学者,如他的名字一般,学识广博,儒雅睿智。从中国环境法现状讲开,中美对比,问题措施,他侃侃而谈。一幅中国环境法的发展图纸早已绘于其心中,才能如此从容自若,信手拈来。

  “时常得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它的美好,所以更想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这份美好,使它能够持久的存在下去。”人生是一个奇妙的过程,有些东西不期而遇,却可能成为你终生的事业,成为让你为之奋斗热爱的事情。环境法研究对于侯佳儒来说就是如此,在人民大学主攻经济法学的他,毕业后带着一股子拼劲儿来到法大。

  “学校给分配的任务是环境法方面的教学,也正是这个机会让我开始更加深入的了解环境法”,侯佳儒在谈到教学初期时笑着说,“其实也没有什么困难的,环境法原是经济法的一个分支,法学的各个学科虽然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是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都相通,并不难懂。”

  2008年秋天,得到王灿发教授的提携和推荐,带着一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心,侯佳儒得以到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深造。这所环境法研究数年排名榜首的法学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柏林顿市风景宜人,佛蒙特更是以宽阔土地、苍翠繁茂的森林及清澈河流的绿色山脉之州著称。“一年四季,每一个时间,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拍出很漂亮的照片来。”侯佳儒感慨到:“时常得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它的美好,所以更想要尽自己所能去保护这份美好,使它能够持久的存在下去。”

  此外,比青山秀水更让他着迷的,是佛蒙特法学院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繁多的学习资料。“大约在08年的时候,国内关于气象变化的法学资料就仅仅两三本书,而我在佛蒙特发现了整整三大书架。而且世界上有关环境法的新理论会源源不断的补充到学院的图书资源里,让你能时刻了解到这个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动态。”仅仅一门环境法学就开了40多门课,佛蒙特法学院的学习把侯佳儒的研究学习带入到环境法领域的内核之中。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侯佳儒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环境法研究水平之先进,“我们国家环境法起步不算晚,但相比之下还有一定的差距。”除去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较强外,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美国的法律教育和法律文化。美国进行法律职业化教育,以培养职业的律师为自己的目标。课程设置和学习体系都与中国有所不同。

  就像突然被泡在一个迥然不同的陌生环境里,侯佳儒回想起在佛蒙特的日子说道:“那种感觉真的是全方位的成长,而不是单单是我想要学什么。人生不在于你在做什么,而是你在做的过程中把自己定位为什么,从头到尾我始终把自己当作一个环境法学者,所以我始终坚持以一个学者的角度去思考。”

  儒者传道授业心怀祖国

  2009年,侯佳儒获得去美国环保署实习的机会,在短短的两个月中,他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个机构的权力之大,效率之高。踏进宾夕法尼亚大街二号的建筑,侯佳儒开始一天的工作。资料分析,电话会议,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节奏对于侯佳儒来说又是一次自我的完善和提高。“要多经历,多出去走走,所谓见多识广。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优秀的人,会体验很多东西,从而对自己和国家的认识也会更加完善。”

  从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到中国环境与资源法学研究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从美国环保署的实习到近年来多次参加联合国附属机构的环境会议,如此繁杂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学术研究,“人生多经历一些没有什么不好,在这些工作中你会不断的遇到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逼着你去反省,去思考自己的理论,然后对其进行更新和完善。”

  就像侯佳儒自己所说,无论是身为一名志愿者,还是一位理事,无论是解决实际环境法案件还是参加国际前沿的研讨会议,他始终都牢记自己是一名环境法学者,是一位为学生传道解惑的环境法教授,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把所学所得吸收为自己的东西,然后运用到教学和研究之中。

  “实践和学术并不冲突,但我建议学生不要太急于进入到实践工作中。”身在三尺讲台,侯佳儒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他提到现在的大学生往往选择过早的实习,这对于法学学习并无大用,有时候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这个阶段,打好基础,扎实的做学问比什么都重要。”侯佳儒还经常和学生谈起学习方法的问题。在他眼里,学会一种思考方式远远比学会具体的知识重要。

  “每一个学法的人都要有一种责任感,要在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为祖国、为民族发言。”我国环境法的人才储备较其他法学学科来说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比较弱,这些问题都让他很担忧,但同时侯佳儒表示,“环境法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一辈辈法学人不断传承,不断提高,总体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侯佳儒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但他相信那些在法学之路上勇敢前行的青年们,一定会给环境法一个光明的未来。

  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侯佳儒时时提醒学生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的成长,“就像跑步一样,你想跑步和想拿第一完全是两个感觉,只想跑步的人全身心都在身体的律动上,一心想拿第一的人还要注意别人的速度和状态。人想做好一件事只能关注自己,你要全身心放到自己的进步上,而不能过多的计较别人的态度和看法。”他说:“有时候跑第一不是进步,自己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尽心履职展风采献良策

  2016年,侯佳儒成为民革党员。2017年,他随行民革中央组织的“京津冀能源结构调整”大调研。2018年,又随行全国政协与民革中央联合组织的“双周座谈会”议题就“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举行的调研。能有机会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将自己所学与参政议政结合起来,侯佳儒感到很荣幸。他认为,国家目前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成效明显,但未来路还很长,关注环境保护,关注法治建设,未来仍是他教学科研的一个重点。

  2021年12月,侯佳儒成为第十一届海淀区政协委员。在区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关于推动12345热线能力建设的提案》。自2019年以来,北京市对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行创造性改造,并持续整合全市热线资源,进一步打通了政府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完善了一套群众诉求“接诉即办”的工作机制。但随着北京市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市民服务热线的建设也逐渐步入深水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

  为此,侯佳儒提出建议第一,应以3-5年为周期建立能力建设规划,明确不同时期能力建设需求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建设方案;第二,充分了解基层人员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第三,对于高频、高发、高关注和高影响的反映问题,应进行类型化和专门化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处置工作和流程的标准化、程序化、统一化、便利化和法治化;第四,可以以社区/街道为单位进行试点,由相关单位指导搭建社区治理机制,提升协商议事能力,逐步推广;第五,加强与上级主管单位、兄弟区县单位联系,加强与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合作。

  2021年12月,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侯佳儒荣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表彰。他心情十分激动,但更多的还是保持着一贯的平静和从容。“人生很多事情,并不是奖能够衡量的,得奖不能说明什么,同样不得奖也不见得你不好。”

  侯佳儒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研究”,意在用法律手段、法治思维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落地。除了环境法,谈判和国际争端解决,是他目前关注的另一个领域。在目前中美贸易谈判的大环境下和目前全球化进程推进中,国际谈判与争端解决也是一个时代所需的重要领域,而侯佳儒愿意为之奋斗一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长时间的实务工作和研究学习的过程中,侯佳儒对专业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说:“每个个体的发展,都要依托他生活其中的大时代。每个人都很渺小,只有和国家、民族、时代的需求同频共振,才能得到发展。我愿努力进取,争取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政协委员,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责任编辑:李洁)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