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委员故事

不忘初心,守望正义 —— 访三位律师委员

来源:区政协综合室发布日期:2019-09-20
  我国的律师制度自1979年恢复重建
  几经变革
  发展至今已走过四十个春秋
  目前,我国律师已达30多万人
  律师工作在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中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咱们海淀区的政协委员中
  也活跃着这样一支律师队伍
  他们用心呵护着当事人的安危冷暖
  用正义维护着法律的尊严
  用饱满的热情和不辍的努力
  倾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今天,我们采访了三位律师委员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沈腾:深耕刑辩,守望正义
  刑事辩护注定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因为它是国家法治路上绝对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刑事辩护也更使得每一个辩护人为之焦灼、为之欣喜,焦灼于它的曲折艰难,欣喜于它的无限魅力。
  沈腾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坚毅、睿智、平和中带着威严,并让人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信任和依赖。他具有律师的豁达、从容,刚直而又不失融通。
  

 

  在和沈腾的交谈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一个法律人、一位律师的活跃思维、稳重气质和办案态度。沈腾告诉记者,他虽然办理了很多棘手的刑事辩护案件,但影响最深刻让他终生受益的却是刚入律师行业时经历的一件事。第一次出庭辩护时,沈腾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准备的辩护材料不严谨,和法庭要求的不相符,结果可想而知,辩护失败的同时,当庭还受到司法部门的严厉批评,他为自己的不专业感到羞愧,自尊心受到打击,但他没有气馁,发奋图强。从那以后,他的辩护庭审不仅没有出现过任何纰漏和失误,还受到了业界同行的认可和赞赏。从2004年开始职业律师生涯后,经沈腾办理辩护的刑事案件不计其数,他曾为了办案差点豁出性命去。在浙江温州苍南县为一家企业做法律顾问时,遇到企业被无端催账,甚至找来流氓恶霸上门骚扰,影响企业正常运转。老板请求律师出面解决此事。沈腾知道,此行肯定会有危险,但为了履行自己的一份职责,他毅然奔赴了这场“鸿门宴”,与流氓恶霸斗智斗勇近6个小时,最终凭借自己“死而后生”的智慧才得以脱身,并入院治疗,至今身上还留有深深的伤疤。
  另外有一次,他的当事人被人绑架之后,他不顾一切去和绑匪见面谈判,给绑匪送钱周旋,在当地公安机关支持下,最终绑匪被抓,当事人脱离危险, 钱财也未损耗分文。
  沈腾认为,正义与良知是一个刑辩律师最大的情怀。他们为权利而斗争,为每一案件得到公正的审判而抗争的历程,都是在为这个社会里的每一位公民筑墙,一堵阻挡恣意公权横行的正义之墙;一堵敬畏与尊重法律的规则之墙;一堵护卫孱弱私权的良知善念之墙。
  黄乐平:维权路上的公益人
  他是一名律师,却并不以多接案,接大案为目标,而是将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当做自己的追求,多年来,他致力于法律援助事业,为贫弱者解困,在公益之路上不断前行,用自身行动赢得掌声和点赞!他就是维权路上的公益人——律师黄乐平。
  

 

  一次意外的经历改变了黄乐平一生的轨迹。2003年,当时的黄乐平就任一家大型国企的专职法律顾问,在单位组织的一场篮球赛中意外伤到了膝盖,本来以为坚持一下就会过去,没想到半年后还是进行了手术,黄乐平希望能够通过认定工伤解决自己的医疗费用,但却遭到了单位的拒绝,最终他决定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在经过两年数十次的与单位谈判交涉,最终黄乐平拿到了工伤赔偿。这次坎坷的维权过程让他深有感触,他感叹道:“像我这样学法律的专业人士想寻求指导都这么费劲,普通人就更不懂了。”自此,做一名公益维权律师的想法就在那时出现在黄乐平的脑海里。
  自2005年黄乐平从事律师工作以来就一直致力于维护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合法权益与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不仅如此,他还将自己绝大部分的律师收入投入在公益事业上。回顾这些年为农民工维权的经历,黄乐平忍不住说道,曾经有一位河南农民工,因工伤得了严重的尘肺病,没有得到相应的赔偿,此后宁愿去乞讨,也要坚持依法维权。这件事情对黄乐平冲击很大,他告诉记者,以往生活在中国底层的老百姓忌讳打官司,也畏惧打官司,如今,他看到了法制观念已经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他感受到了中国法制环境的突飞猛进。
  2005年4月,黄乐平自费创建了国内第一家专业性工伤维权网站——中国工伤损害赔偿网;2006年3月,自费开通了国内第一条工伤维权热线;2007年8月,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专业化劳动法律援助机构——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尽管在这期间经历了10次搬家的艰辛,经历过发不出工资的压力,也经历过被人打击报复的危险,但黄乐平从来没有退缩过,他会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就这样从最初的一年办不到10个案件,发展到现在每年处理上千件案件。在黄乐平的律师职业生涯中他带领团队多次避免了重大恶性事件的发生、劝说工人放弃过激手段,帮助他们依靠法律途径获得赔偿。他说“维权就是维稳”。
  在与记者的交谈中,黄乐平说,律师这个工作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良心活,要成为好的律师,仅仅有娴熟的业务是不够的,更应恪守职业道德,维护法律尊严。在受理每一宗案件时都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责任心。
  张丽霞: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快乐律师
  “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当律师,律师这一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敬业和细心。”在采访中,张丽霞始终充满着热情洋溢的笑容,她说,律师是她最喜爱的职业,她也始终快乐的对待自己的工作。
  

 

  在谈到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张丽霞向记者讲述了她与海淀的太多不解之缘。“我17岁上大学时就在海淀,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寻找的第一份律师工作北大专利科技律师事务所也在海淀,1994年,我与政法大学的另外2名同学共同创办了北京硅谷律师事务所就在海淀,当时的工作地点是海淀高新企业实验区大楼里免费给提供的一间办公室,我第一次给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当法律顾问还是在海淀……一路走来,我与海淀有着不解之缘。”
  张丽霞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办的第一起案件,那是一桩收费仅25元的离婚案。虽然是个小案子,但张丽霞做足了功课,开庭前的一个晚上,她反复地熟悉材料,想象着开庭时的情形,就像一个老师熟悉自己的教案一样,张丽霞对于案子的每一个细节,要说的每一句话都烂熟于心,那一夜,张丽霞几乎是一夜无眠。第二天,她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法庭上,当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连法官都惊诧于这个略显稚嫩的小姑娘有着如此深厚的法学功底与素养。
  从那以后,张丽霞也形成了自己的出庭风格,那就是吃透每一个案子,熟悉案件的每一个细节,把自己的观点说给法官或者仲裁员听,而不是照本宣科地念辩护词或代理词。一名女性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就意味着她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代价,才能让自己在业务上具备竞争的实力。
  这些年,张丽霞带领着华贸硅谷律师事务所团队接了很多大案子,为中关村一家国有企业收回了近6000平米的中心地段商业用房、为一家信托公司免除了4000万的担保责任、在北京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怡强投资有限公司关于华东大厦项目转让合同争议仲裁案中,为中方挽回上亿元的损失……
  “法律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们这些律师每天都在做非常有意义的事,用自己的专业为大家服务,在取证过程中从细节入手,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张丽霞感慨地说,做律师一定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为了寻找对当事人有利的战略方案,张丽霞潜心研究案件经常彻夜不眠;为了获取证据,哪怕是到交通最不方便、最偏僻的地方,晕车的她也从来不会有动摇的念头。
  20多年来,张丽霞已为上百个境内外客户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优质法律服务。在她所管理的华贸硅谷律所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张丽霞也始终没有忘记回馈社会,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本次我们仅采访了三位委员律师代表
  在政协委员中
  还有很多优秀的律师在默默坚守
  他们是政法部门与基层群众之间的一座重要桥梁
  也是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提供正能量的重要参与者
  在律师制度恢复四十周年之际
  让我们向那些捍卫法律的“斗士”
  ——奋斗在一线的律师们
     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责任编辑:李京燕)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