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 >>首页>政协活动>重要会议>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政协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
2015-01-08
|
简约务实的清风阵阵,真情履职的脚步声声。1月8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海淀区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隆重开幕,各界政协委员肩负着全区人民的重托,精神饱满地步入会场,协商议政共绘改革宏图。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听取并审议区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讨论区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区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以来的工作,研究和部署2015年工作任务。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锐意进取,探索新模式,彰显新作为,开创新局面,为首都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贡献。 上午10时,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副主席刘恪、丁志明、肖熙之、王训练、张维佳、王玉梅在主席台就座,403名委员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出席开幕式。大会由区政协副主席刘恪主持。 市政协副主席闫仲秋,区四套班子领导隋振江、孙文锴、关成启等到会祝贺。出席会议的还有区四套班子其他领导、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部分驻区高校统战部长,区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 一切从俭、一切务实、网络化办会、全程新媒体直播,此次会议除了延续简约清新会风之外,创新点不断。开幕式上,委员们首先观看了浓缩了一年来全体委员辛勤履职的专题片《骐骥奋蹄行》,用专题片方式报告委员履职情况,已经成为海淀政协全会的常态。彭兴业和丁志明受九届区政协常务委员会委托,分别向大会作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说明和提案工作报告说明。随后,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文锴作政府工作报告说明。 2014年,区政协在中共海淀区委领导和上级政协的指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一年来,区政协认真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发挥优势,政治协商成果丰硕。按照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要求,开拓创新,加大协商力度和密度,体现在“首开、首创、首次”六个字中:在全市区县中首开双周协商座谈会,首创跨区域协商,首次做到党委会同政府、政协制定“协商年度工作计划”。除此之外,专题协商重点突出,全会围绕创新驱动与深化改革、社会治理与民生改善、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与环境整治等重点主题协商议政。根据常委会重点调研课题召开“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全区家庭医生服务包、社区医疗养老健康中心等建议已得到初步落实,区有关部门着手制定“十三五”大健康发展规划。 区政协密切配合,提案办理机制不断完善,全年办理协商活动32次,经审查立案的226件提案已全部办复。服务大局,参政议政广建诤言,2014年议政会,坚持开门议政,增加了群众代表参会人员,各党派、工商联、市区社会组织和群众代表广泛议政建言,网络议政同步进行,议政建言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区政协全年共召开常委会议6次、主席会议6次、秘书长会议4次、议政会和协商会17次,形成常委会建议案1件、专委会建议1件、意见建议专报12件,社情民意信息200件,提出各类意见建议147条,组织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视察考察等各类活动155次,参与委员1700余人次,为推动海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区政协主席彭兴业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2015年是区政协履职能力建设年,区政协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凝聚共识、汇集力量、建言献策,为早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体任务概括为“四个大有作为”,并且要努力体现出四个“度”。“四个大有作为”即:蓄力新航程,在增进思想政治共识上大有作为;顺应新常态,在聚焦改革助力发展上大有作为;注入新活力,在凝聚社会力量上大有作为;呈现新状态,在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上大有作为。四个“度”即:增强协商民主深度;提高民主监督锐度;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提升服务委员温度。 孙文锴作了政府工作报告说明。2014年海淀区坚持强化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稳中提质;着力优化发展空间,三大功能区建设加速推进;深入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各项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 孙文锴指出,2015年我区将重点开展六项工作任务: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快三大功能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着力破解“城市病”难题;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充分激发内在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海淀报记者 聂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