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品质、人性化公共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9月25日,区政协主席班子带领部分政协委员代表,围绕“以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为重点,提升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成效”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协商会。区政协副主席李伟、王伟丽、党组成员许云、秘书长张启兵、区水务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城管委、区市政集团、四季青镇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秋日里的南旱河滨水道路,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冽与灵动。调研组成员沿步道而行,随处可见遛弯休闲的市民,他们或远眺西山,或漫步休憩,尽情感受被绿意环绕的惬适。据介绍,南旱河地处海淀南部、中心城西北角,发源于香山地区,流经万安公墓、小屯村,于柴家坟村西侧汇入永定河引水渠,承担着中心城西部部分山区及四季青镇部分地区的防洪、排水任务。滨水步道,连通了10公里滨水慢行系统与景观通廊,重构了河岸文化休闲空间,打造出一条集亲水、观景、赏花、休闲于一体的滨水长廊,让市民在此无论是骑行还是漫步,都能感受到宁静与自在。
随后,调研组来到石渠公园,公园位于玉泉山西北部,是“三山五园——园外园”范围,“园外园一道十三园”之一。场地内原有引水石渠,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在京西北郊建设完成的人工水利工程。这座公园在精心设计和养护下,目前正呈现出最美的景观状态,给游客带来别样的秋色体验。也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城市慢行系统中拥抱绿色出行,乐享慢生活的悠然韵味。
专题协商会上,区水务局局长苏建华以《关于加强滨水慢行系统建设,持续推进“水路绿”三网融合》为题做相关工作情况报告。“苏建华说,“以南旱河为例,通过‘柔岸增绿’和 ‘断点打通’的组合措施,拆除河道沿岸阻隔设施,新增滨水步道,种植乔灌木、水生植物,实现‘岸绿景美’‘与‘慢行畅通’双目标。下一步,区水务局将持续推进滨水慢行系统建设,强化滨水慢行系统与市政道路慢行系统、绿道的互联互通,探索推动滨水步道与绿道融合建设。”
至2024年底,海淀区已先后建成三山五园绿道、西四环绿道、昆玉河绿道、上地地区绿廊及各公园绿地内绿道约278公里,提前完成“十四五”末建成绿道达到255公里的目标。绿道建设也从单纯地在现状林绿地内修路的1.0版本迈入“水、路、绿”统筹谋划三网融合的2.0时代,依托绿道建设实现“退线拆违保连通、选线优化促畅通、群众使用最顺畅”的花园式绿道。区园林绿化局局长史翀表示,下一步,将加强统筹谋划,推动多道融合,完善标识系统。完善绿道沿线的配套服务设施,分级提升步道品质与景观效果。创新政策机制,拓宽资金渠道,统一建设标准。
“以三网融合发展、非机动车路权保障、步道空间保障、路口精细化设计、文旅骑行路线打造、通勤通学路建设等工作为重点,从打基础、促融合、造名片、创模式、强科技等五大方面,结合各部门职能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区城管委副主任程小虎说,“下一步,推动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引导更多市民主动选择慢行方式,让慢行交通成为海淀城市形象的‘亮丽名片’。推动三网融合工作走深走实。”
城市慢行系统不仅是城市绿色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城市更新为手段治理“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和切入点,对于实现“双碳”目标、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区政协委员张轲针对如何盘活资源、提升品质,高质量推进我区慢行系统建设,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精准调查,科学规划,盘活滨水和园林空间慢行资源。二是部门协同,打通断点,有序推进“水、路、绿”三网慢行系统连通。三是完善设施,技术赋能,提升慢行系统出行品质。
“慢行系统为骨架重构海淀区的公共空间网络,不仅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传承文脉、激发创新、增进健康的社会工程,也是破解上述难题、提升居民福祉的关键抓手。” 区政协委员石金莲说,“建议重塑慢行网络空间格局。营造‘人性化与海淀特色’并重的体验场景。”
区政协委员王颖楠表示,“以面向人民为中心推进慢行系统建设,促进海淀城市更新工作扩面提质。以内涵式发展为重点,依托慢行系统建设,培育海淀独特的科技消费新场景。以一张蓝图,部门协同为方法,小切口探索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模式创新。”
区政协委员万金红说,“‘十五五’时期是海淀建设文化强区的关键阶段,必须以系统思维、全局视野统筹推动水文化高质量发展,为区域文化建设注入新动能。”
区政协委员洪喻说,“构建智慧韧性的循环系统,实现生态治理与城市服务的精细化协同。深化有机融合的生命系统,推动生态修复与文化传承的共生性发展。培育创新驱动的价值系统,激发绿色金融与消费业态的可持续活力。”
“慢行系统建设是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特邀专家姚朋说,“系统织密绿色游憩网络,构建全域融汇的慢行空间格局。有序推进多元场景营建,塑造全龄友好的慢行空间体验。”
特邀专家于小菲说,“慢行系统建设是推动“生态、生命、生活”三生融合的重要抓手,涉及因素多,还需要多部门的协作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李伟首先感谢各部门、委员专家围绕专题协商会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慢行系统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慢行系统带来的融合发展模式,守护了自然基底,又激活了城市活力。目前,海淀区慢行系统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希望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切实把慢行系统建设办成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提升海淀区城市品质。
(责任编辑:吴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