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区政协召开“持续深化分级诊疗 提升医疗数智化水平“专题协商座谈会,区政协副主席王伟丽、秘书长张启兵、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海淀妇幼保健院负责人、相关领域政协委员一同参与活动。
此次专题协商座谈会采用“现场走访+座谈协商”的方式,委员们前往海淀妇幼保健院北部院区了解医院诊疗能力建设及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运行情况。活动伊始,区政协委员、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彭振耀向委员们介绍了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资源配置、特色专科发展、数智化建设、优势学科建设、管理培训平台搭建等情况。据悉,海妇幼北部院区主要区域包括门诊综合楼、住院综合楼和生殖医学综合楼,门诊业务科室设置全面,涵盖了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要求的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三大服务部的全部业务科室。病房以产科、儿科为主,兼具妇科及乳腺病房业务,同时提供特需病房服务,为市民带来“智慧医疗+舒适服务”的全新体验。
“为了率先在全市建设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型医院,新院区加大儿科的发展力度。医院还与北大口腔医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医方面,医院也将逐步在各个病房发展中医服务,建立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为广大妇女儿童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 彭振耀说。
专题协商座谈会上,海淀区卫健委副主任李秀丽结合分级诊疗与智慧医疗工作进行汇报。目前,海淀区医疗资源总量丰富,隶属关系多元,截至8月初,海淀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75家。深入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了覆盖全区的“6+6”医联体,依托医联体体系,将核心医院的“强”和“优”传递至基层。通过医联体开展的各项工作,让家医团队既有“温度”更有“厚度”。不断优化“海淀家医”小程序、AI应用,实现自助问诊、高效诊疗模式。下一步,将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鼓励通过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工作室等创新模式,促进人才、技术、服务可持续下沉共享。全面加强转诊平台的规范化管理,强化上下联动,不断提升社区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基层首诊,持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双向转诊,落实分级诊疗。
与会政协委员结合调研所见所闻,围绕深化分级诊疗、推进医疗数智化水平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委员们建议,要打破医疗数据壁垒,建立数智化转诊平台;要深化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加强算力平台建设和应用场景拓展,重视信息安全。
王伟丽对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近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区卫健委医联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数智化水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看病就医,事关人民健康和民生福祉,要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紧扣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医院救治能力和整体医疗水平、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提升医疗数智化水平,带动区域整体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为百姓便捷就医赋能,提升医护人员和百姓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