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专题活动

海淀区政协召开智慧交通重点课题结题座谈会

来源:区政协办公室发布日期:2025-09-22

 “双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是改善市民出行体验、高效治理城市交通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919日,区政协副主席李伟带队视察调研四道口区域道路交通秩序,并召开智慧交通重点课题结题座谈会。区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智慧交通课题组的政协委员、交通领域专家,以及区城管委(交通委)、交通支队、北下关街道、数据集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

 “您已进入绿波路段……在四道口区域委员们看到,机动车行驶井然有序,不少市民反映,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的现象得到了不少缓解,非高峰时段驾驶的车辆连续在多个路口遇绿灯通行,为出行节省了不少时间。

车辆变得更加智能的同时,道路也更好地“服务”于车辆,形成了“车路协同”,更好地提升了市民的出行体验,这背后离不开双智力量的支持。通过构建“边缘感知-数据融合-智能决策-动态调控”闭环体系,依托大模型动态优化信号灯协同策略,提出交通组织优化建议。在四道口区域,涉及路口13个、道路里程9公里,采用“利旧+新建”方式开展硬件建设,初步实现了路口及关联路段视频感知全域覆盖,极大改善区域交通秩序、提高通行效率。

“目前,在四道口区域实现生成绿波方案,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早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下降5.9%,平均车速提升14.54%,晚高峰平均拥堵指数下降8.6%,平均车速提升23.3%。”北京中海智慧城市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洋介绍说,“以‘人工智能+数据’为驱动的道路交通问题分析和精细化治理的应用体系,围绕路口场景实现交通运行、信控、事件等数据的统一接入与研判分析,助力路口信控调优、交通组织优化等工作,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为城市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结题座谈会上,《“通过AI智算协同开展交通精细化治理”课题研究》课题执笔人董洋汇报了课题结题研究报告,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目标、关键技术路线、解决方案、课题成果、研究结论等方面的内容。本研究课题成功验证了以AI大模型为中枢、边缘计算为触手、空间智能为底座的交通治理新模式,在四道口路段路口的试点实践也得到了北京市领导和交通部门的肯定,整体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技术突破,纯视觉分析使建设成本降低29%,破解设备依赖困境。二是效能突破,动态信控推动路口通行效率进入“秒级响应时代”。三是模式突破,构建“感知-决策-调控-评价”闭环,为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提供范式。

区政协委员张世芳、裴普成、王贺武、张轲、鞠杨、宁永强、徐春财、岳涛、王江峰等委员及专家,结合自身专业领域,围绕课题内容就探索AI大模型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解决结构性拥堵、优化秩序管理、提升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交通指挥调度系统等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宝贵建议。会上,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区城管委(交通委)、交通支队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回应。


李伟首先感谢各部门、委员专家围绕课题研究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他表示,智慧交通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海淀区一直高度重视智慧交通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开展探索,双智城市建设工作取得了成效。下一步,要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优化提升智慧城市管理与智慧交通技术融合发展水平。希望委员们持续关注智慧交通,积极建言献策,做好课题成果转化,提升市民出行体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友情链接

  • temp_banner_05.jpg
  • lj_05.jpg
  • lj_07.jpg
  • l4.jpg
  • 人民政协网.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