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海协发〔2025〕8号
各专门委员会、各综合部门:
《政协海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经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
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
2025年2月28日
政协海淀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区政协常委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市委、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决策部署,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区委中心任务,切实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作用,更好凝聚共识,在新征程上当好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一、坚定政治方向,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1.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组会、主席会议、常委会会议以及机关党组会、专委会分党组会等,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持续推进政协党的建设。增强落实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在区委的领导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做到重要事项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定期报告、年度工作专题报告、重要建言专项报告。充分发挥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规定》。加强机关党组、专门委员会分党组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形成以党建强政治、带队伍、促履职、增团结的工作格局,确保政协工作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3.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充分发挥政协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作用,依托“圆明书院”读书品牌,扎实用好委员沙龙、委员讲坛、委员讲堂“三位一体”学习平台,引领带动全体委员深入学习中央和市委、区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在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
二、紧扣中心履职,助力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建设
4.扎实开展协商议政。重点围绕“十五五”规划编制,成立专家顾问团,加强前瞻性思考、针对性研究,召开党派团体协商会,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召开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分别就“发挥人工智能创新引领作用,助力产业融合与应用”“应对地下水位上升,建立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等议政协商。围绕“加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为海淀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打造硬科技独角兽企业集聚高地,做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规划保留村庄管理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为重点,提升公共空间类城市更新成效”“持续深化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数智化水平”等内容开展专题协商。与市政协就“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抢占发展先机,增强首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等进行联动协商。积极参与市政协关于北京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条例等立法协商活动。
5.深入开展视察调研。围绕促进海淀区文旅消费有关问题开展常委会重点课题调研。聚焦科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智慧农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推进养老服务品牌化建设、强化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路径、AI赋能交通精细化治理、发展低成本便利化托育服务等内容开展重点课题调研。
6.提升民主监督实效。以优化中小微科技企业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分别围绕全民数字素养提升、国际科学组织引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新体系构建、农村地区环境保护、“一镇一园”项目投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情况、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延迟退休改革政策落实、城市公园运营效能提升、市民绿色出行便利性、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等内容开展视察监督。聚焦“双减”政策的巩固落实情况开展专题监督。持续围绕小升初、中高考开展对口监督。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特约监督工作。
三、彰显统战职能,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7.支持党派团体发挥重要作用。深入践行新型政党制度,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落实常态化走访联系制度,密切与党派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动开展理论学习、协商议政、调研视察、联系服务群众等活动,鼓励支持他们通过政协平台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8.促进民族和睦、宗教和顺。进一步密切与民族宗教界委员、代表人士的联系,组织视察调研宗教场所,在重点节日走访宗教场所,慰问民宗界代表人士。充分发挥民族宗教界委员优势,召开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海淀更高水平开放发展贡献力量。
9.助力民营企业发展。贯彻落实中央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密切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引导民营企业家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在推动海淀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
10.深化团结联谊交流。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结合界别特色和优势,开展健步走、女委员巾帼风采秀、书画院采风等团结联谊活动。继续开展以“两走进五结合”为特色的“阳光生月会”。组织委员积极参与市政协举办的卢沟桥醒狮越野跑、纪念“五一口号”发布77周年长走。持续开展“模拟政协”进校园活动,引导青少年体验协商民主、增强制度自信。继续开展政协之友活动,充分发挥往届委员作用。
11.持续开展委员读书活动。进一步擦亮“圆明书院”读书品牌,用好悦读书屋、委员沙龙和线上读书小程序,组织委员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广大委员在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学思想、聚共识、强本领、促履职。
12.密切委员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委员工作站、地区委员活动小组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市区两级委员工作站联合履职活动,拟成立3-5个专业领域委员工作站。运用好“京华议事厅”协商平台,依托委员工作站、地区委员活动小组等载体,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引导委员积极参与“大家商量着办”协商议事,切实将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
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经常性工作提质增效
13.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坚持不调研不提案,注重引导委员从海淀发展所需、百姓所盼、专业所长精准选题、深入调研、务实建言,提高提案精准度和含金量。加强与区委办、政府办协同,以重点提案督办为抓手,督促承办部门落实好办前、办中、答复“三见面”要求,以点带面推动提案办理质效整体提升。定期听取提案办理情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督办方式。扎实做好提案工作双向评议。
14.更好发挥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市政协新修订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加大委员及特约信息员队伍培训力度,加强选题研判,进一步提升社情民意信息的采用率、批示率。畅通信息反映渠道,提高报送时效,完善信息反馈机制,定期通报采用情况,办好信息专报,推动转化运用。
15.扎实做好文史和宣传工作。深入挖掘海淀历史文化资源,出版《海淀文史》(28辑)。用好用活政协书画院,创作更多书画精品,以书画为媒介,提升海淀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挥政协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优势作用,以宣传政协履职实践、委员履职风采为重点,着力讲好政协故事、传播政协声音。
16.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依托中关村论坛侨海创新发展论坛,就科技创新领域有关问题与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开展探讨交流。持续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城市(区)政协合作机制,开展跨区域协商。坚持“京蒙合作 政协助力”常态化机制,助力深化两地多领域合作。加强与外地政协互动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自身建设,有效夯实履职根基
17.加强政协制度机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协制定的提高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的制度性文件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工作的制度性文件,结合海淀实际,进一步深化协商制度机制建设,激发协商效能。探索建立知情明政长效机制,打造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知情明政平台“海淀知政堂”。
18.充分发挥专委会基础性作用。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协制定的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健全专门委员会工作制度体系,细化规范工作原则、职能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有效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以“专”的优势赋能政协高质量履职。
19.加强委员队伍建设。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委员培训,与区委统战部共同举办第36期委员读书班,教育引导委员提升履职本领,锤炼道德品行,严格廉洁自律。继续做好委员履职动态管理,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积极性主动性。
20.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建设。紧扣区委“能力作风建设年”目标要求,大力提升机关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巩固风清气正、团结和谐、奋进实干的政治生态,以实际行动当好人民政协制度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切实把政协建成委员之家、民主之家、团结之家。
抄送: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
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办公室 2025年2月2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