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攻坚“中国芯”,夯实智能发展基石
在物联网与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至关重要。政协委员鲍东,一位深耕传感器、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的专家,正是中国“芯”征程中的一位实干者。他不仅用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更将技术温度延伸到健康养老、生态环保乃至青少年的心灵守护中,诠释着一名科技工作者与政协委员的双重责任。
面对曾经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依赖进口的“缺芯”之困,鲍东毅然投身破局之战。2015年,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出特小尺寸、数字化、总线式的温度传感器芯片MD20并实现量产,获得了布图设计专有权,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无数物联网终端装上了精准的“中国感知”。以此为核心,他构建了从芯片设计到物联网平台服务的完整生态链,其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建设银行数据中心、上海磁悬浮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关键领域,以硬核科技筑牢了数字化转型的根基。
科技暖人心,守护全民健康与福祉
鲍东敏锐地将物联网技术与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他组织研发的“爱窝”智慧健康管理云平台,集成多款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可远程追踪用户心率、血压、血氧、血糖等关键指标,并融合权威机构的康复与膳食方案,构建了“监测-预警-干预”的主动健康管理闭环。该平台及相关设备被纳入“科技助残产品图录”,让科技真正赋能弱势群体,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面对日益凸显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他与合伙人联合创立北京合嘉心身医学中心,积极探索数字化与非药物干预手段。该中心以脑科学为引领,提供融合物理治疗、心理疏导、药物及中医药的综合性方案,为受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困扰的青少年点亮心灯,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民族的未来。
履职显担当,建言献策服务为民
作为政协委员,鲍东始终将“服务为民”视为最大的幸福。他深刻理解“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积极投身各项履职活动。近年来,他围绕国家发展大局与社会民生关切,提交了多件高质量提案和信息,内容涵盖《赋能企业数据隐私海外合规》《加快推进氢内燃机技术研发》《加强社会心理疏导渠道建设》《智慧健康养老设备发展》等前沿与热点领域,不少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有效推动了政策优化与产业发展。
他同样是一位积极的行动派。近两年,他牵头完成了《北京市智慧停车建设策略研究》《加快推进氢内燃机技术应用示范》等6篇深度调研报告,其中两篇荣获北京市侨联二等奖。他还精心组织了多场专题交流活动,聚焦氢能源、职业教育、新质生产力等议题,汇聚各界智慧,共谋发展良策。
在社会服务方面,鲍东的身影活跃在多个角落:从组织大型健步走活动凝聚共识,到奔赴河北怀来官厅水库调研京津冀生态协同与环保突破;从前往门头沟灾后乡村考察捐赠,到带领企业家走进房山助力区域发展……他用一次次务实行动,践行着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的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
从攻克芯片难关到守护百姓身心健康,从深入调研建言到奔走社会服务,鲍东委员的故事,是一位科技专家将专业能力与国家需求、人民期盼紧密相连的生动写照。“履职尽责,就是要将专业领域的‘精准’与‘创新’转化为履职为民的‘温度’与‘深度’,”鲍东说,“既要沉到基层听真声音、找真问题,也要深入调研提实建议、促实效,让每一次建言都承载着科技工作者的严谨与政协委员的担当。”
记者手记:在采访鲍东委员的过程中,最打动我的,并非那一长串耀眼的技术成果与头衔,而是他话语间始终如一的“问题意识”与“民生温度”。谈及“中国芯”,他眼中闪烁的是打破垄断、掌握核心技术的执着;说到“健康云平台”,他关切的是如何让精准医疗惠及寻常百姓;而聚焦青少年心理困境,他探索的是如何用前沿的脑科学与数字化手段。在他身上,科技的硬核与民生的柔软,完美地融为一体。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创新,是让技术回归“为人服务”的本质;扎实的履职,将提案做进群众的心坎里。
(责任编辑:吴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