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京城 : 海淀区第十届、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党员,致公党海淀区北医支部主委,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医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大医精诚止于至善
对很多患者来说,脊髓拴系综合征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其实,脊髓拴系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虽然不“致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是神经外科领域中应该引起医患广泛重视的一类疾病。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谢京城深耕医疗岗位,对诊疗技术追求精益求精,在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上积累了大量案例和经验,将脊髓拴系综合征细分为七个类型,其中的脊髓末端积水型,是谢京城团队率先发现的。“1989年我从北医毕业就留在北医三院神经外科了,神经外科于1991年正式成立病房,主要是以颅脑损伤和脑出血为主。但是在一年以后,我们接到了很多骨科的会诊,往往是骨科在做脊椎疾病诊疗时,发现患者合并有椎管内的病变。由于我们医院骨科很强,这样就逐渐把我们脊柱脊髓学科带动起来了。” 谢京城介绍说,“一直到1997年,我们有了核磁以后,椎管内的一些病变比如肿瘤、炎症、畸形等,就逐渐地被大家认识了。脊髓有七大病种,包括外伤、肿瘤、血管病、炎症、畸形、退变、功能,从我们科室建立到现在这27年多,这七种病我们一直在涵盖。随着手术例数增多,我对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认识逐渐更新,我才能够把脊髓拴系综合征形成北医三院的特色分类。”
今年是谢京城从事神经外科工作的第36年,他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精通各类神经外科手术,已成功施行各种神经外科手术9000余例,包括椎管内肿瘤、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空洞、骶管囊肿、脊柱退变性疾病手术,颅脑损伤、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及颅脑先天畸形手术。发表学术论文60篇,参编论著8部。
在谢京城看来,作为资深的神经外科医生,面对21世纪“脑科学年代”,除了常见病如颅脑损伤、肿瘤、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的外科治疗外,对于脑功能性疾病诸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癫痫及顽固性疼痛等治疗的突破性研究,对神经外科医生提出更高要求,必须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在改变社会及人们的生产及行为模式同时,对医疗行业的冲击更为明显。
“2024年11月,通过为期一周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参加的‘中国科协科技领军人才专题培训班’,对祖国的科技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有了宏观认识。” 在谢京城看来,在脑科学研究过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关键的,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涉及半导体材料、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第四次工业革命核心技术的内涵方面的知识是从事神经科学的我们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应从基础抓起,并紧跟科技发展潮头,打破学科藩篱,在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同时,发扬医学科学家精神,勇于创新与突破。
践行医者社会担当
2017年9月,谢京城率队赴西藏昌都义诊,先后在八宿和茶雅两个地区为藏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三年疫情期间,在医疗防控第一线,收集整理医护人员对疫情防控措施及瓶颈,向区委反应并得到迅速解决,于2019年10月,获得"致公党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奖"。2020年11月,获"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1月,获"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优秀党员"称号。2021年9月,获政协"北京市海淀区第十届委员会反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优秀信息员"。2024年5月,获第二届“北京大学参政议政服务发展同心奖”。
以医者之心 担政协之责
谢京城表示,作为政协委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参政议政,针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门口常年扰乱医疗秩序的夫妻,参与提案撰写并呼吁委员及上级领导重视,经过数年的过程终于将其清理(可惜本提案超出本区管理范围,未予提交)。
“身为医务工作者,我非常关注医疗及保健的议题,时刻关注医疗改革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谢京城说,“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随着老龄化的来临,各种慢性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以预防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有机结合,医养结合,并避免过度医疗也是我在委员讨论中经常提出的。”
“身为海淀区政协委员,要立足于本区、本人所在教文卫体及文史组,通过深入调研,参加各种培训,向前辈及其他的优秀委员学习,提出有利于海淀区发展,尤其是本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提案、调研报告、社情民意,通过多种渠道反映社会的难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谢京城说。
记者手记:采访中,谢京城对记者说他最喜欢的一句话叫做“宁静致远”,这句话出自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因为年龄的原因,心境也会有所变化,我现在只是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事,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救治更多患者。
“我距离退休还有几年,在这段时间内会静下心,不好高骛远,每天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不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位病人。天道酬勤,努力坚守医疗工作岗位,使自己的人生会充满意义与成就感,力所能及地为科室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谢京城说。
(责任编辑:吴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