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社情民意
如何做好信息工作——在海淀政协信息工作会上的发言摘要
2014-04-22

  曹卫东

  

  我认为,做到重战略、讲谋略、有胆略三方面,就很好了。

  第一、战略上,要重视信息

  信息是委员履职的重要渠道,各位委员理应高度重视。信息是一种思想流露。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各位都没有问题。但要写出有分量的信息,还要加强学习,就是要做个有心人,储备好思想。大家既然当了政协委员,也有义务加强学习。除了专业以外,更需要的是,用我们农业战线的话来说,要顶天立地,就是上要加强政治敏感度、下要多了解百姓关切。

  政治上:重大事件、重大决策方向、重大动态。比如:两会、三中全会、一号文件、高层的讲话精神。多留心这些动向,一定有助于写好信息,有助于得到上级采用。

  百姓关心的事情:交通、环境、农产品质量、房价等等,也都是大事。比如,你驾车,就可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交通乱象。你买房,就可能碰到中介费之乱象。等等。琢磨琢磨,现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再结合查阅文献,应该能够有理有据地写出信息的情况说明、问题分析、对策建议三部分。

  第二、谋略上,要注意技巧

  一是把握关键节点,抓热点。抓住大事件的时机,特别是跟上上级征集信息的节奏。两会、重要高层会议时,各党派一般会征集信息或者召开座谈。此时积极提交,命中率就高。我的几个关于农业科技创新、土地制度的思考等,主要是在研讨1号文件座谈时提出的。

  二是积极担当。如果是上级约稿或指派写个材料,一定尽力去做。因为人家约你,说明在他们的心目中,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如果你再推辞,别人虽不好说什么,但一定失望,并且他们也为难,可能征集不到有关信息,影响他们的工作。这是互相支持的事情,力争良性互动起来。我自己对待市委或者区委的电话或短信通知,一般都会做点功课。今天也一样,其实我没啥可说,但贺冉说跃年主任给我布置了作业。所以我就来说。我答应来讲,跃年主任高兴、贺冉高兴,我也有机会梳理一下自己的思想,督促提高自己。

  三是不要拖拉。看到了现象、有了想法,要立即动手,一气呵成,能当晚搞完的不拖至第二天。一拖,就没谱了。拖拉往往是一种习惯,我个人也有这种惰性。拖起来一是容易忘;二是大家都忙、越拖越没时间;三是容易过了关键时间节点,从而不了了之。就在几天前,很晚了,农工市委领导来电说市委统战部征集土地确权问题建议,2天内就要,领导也客气说不强求,但我觉得我要是不写,他们可能报送的材料就少。所以尽管白天陪外国专家,晚上还是撰写了“认识土地确权问题,推进土地集中使用——对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信息。领导高兴,我也释然,同时信息也被快速采用,算是履职成绩了。

  四是尽量立足业务。我们的委员来自方方面、各行各业,这也是政协组成的特点。要多关注与自己专业上以及自己熟悉行业的大事,尽量从自己的业务入手来思考社会问题。专业外的东西人家也有专家,他们一般是优选。我本人的大专业是农业,小专业是土壤肥料,因此我所写的信息多是从农村、农业乃至土壤环境等角度考虑的,市委采用的也基本都是农业方面的。跃年主任报告中提及的“京津冀联动削减冬春季节裸露、缓解雾霾”的建议就是本人专业的一部分。

  第三、胆略上,要心里过硬,贵在坚持

  一是要敢写:有想法就尽量写出来。只要有理有据,就大胆写,不要怕上级不高兴,写不写是你的事,用不用是上级的事。也不要过于担心不够专业,因为大家有不同的角度。

  以本人为例,百姓关心的交通上,我写过加强地铁末端的公交接驳;人行过街天桥大小应当规模适度;加强交通微区管理,推进我区交通文明。在买房、租房过程中,我发现中介费有问题,写过“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屋交易中介服务收费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自己都振振有词,但这里面其实只有少部分被区政协所采纳。没关系,我尽力了。

  二是不奢求:不要怕不被采用。信息写上去,多数是石沉大海的。每年成千上万条信息报上去,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海选,海选不上很自然。我写的信息也大多没有被采用,但还得写。比如,今年3月,两会征集信息,我就写了4个相对熟悉的信息,“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现代化”(我熟悉农业)、“以监管代发证,让市场当裁判——进一步减少部门发证和各类标志行为”(我管过农业部的发证、也当过工业产品许可证审查员)、“建立平等参与机制,真正推动科技创新”(我多少懂一点科技创新)、“杜绝二次教育不公平”(我带学生,了解211985耽误了不少学生前途)。

  最后,谈谈自己就土地制度改革的信息形成过程,算是案例吧。

  大家知道,最近土地改革是个大话题。我来自农村。1986年上大学,转为城镇户口,吃商品粮了。高兴。转完户口,村里立即就收了土地。那时候收了土地也高兴,一是认为理所当然,二是自己变成了城里人,用不着这些土地。后来干脆连宅基地也送给邻居了。当然那时候很不了解国家关于承包责任制以及宅基地的法律问题。最近问题来了,承包的土地、自用的宅基地等都要确权,而且说经营权以及所有权长期不变。从我一个个体现象,往远处想,不想不重要,一想还真不得了。我只是其中的一例,但和我类似的人,似乎全国有成千万乃至上亿?除了上学的,大家可能知道过去还能够花点钱买户口的;还有结婚迁移的;等等等等。这些人很大一部分也被收走了承包地甚至宅基地。这是普遍存在现象。

  现象背后的问题是什么呢?一,政府常说长期不变,可基层他变了,现在看来基层变是不对的,怎么办?二,如果执行长期不变的政策,从哪时开始算起?讲法律的话,自然要从根上捋起,就是至少从1980年前后捋起。三,要是从那么久以前捋,就会涉及千万乃至上亿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大了。这么大群体的人,他们被收走的土地如何办?相互转送的如何办?你要,人家不给咋办?闹不好,就会有大规模的法律纠纷。

  为此,我认为要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及确权过程中的法律隐患问题,并在去年座谈谈这个问题,撰写了信息——《关于农村土地确权的重大法律纠纷隐患》,提醒决策部门预防土地确权中的大规模法律纠纷,提前想好万全之策。当然,我没有法律高招,但起码可以给上级提个醒。农工市委在今年两会时,选用这个建议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发言素材。还有刚才提到的加班写的信息,也都是基于上述思考。

  

  以上啰嗦那么多,三个方面其实就三个字:责任心。做不做是态度问题,做得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大家能力不是问题,加上积极担当的责任心,加强主观能动性,政协的信息工作就不是问题。